白菜资讯网大全2025年“共筑保密防线,公民人人有责”保密宣传教育活动之红色保密故事朗读活动将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在福建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保密故事。福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作为与中央苏区重要部分,拥有光荣革命传统,是土地革命时期党的重要红色保密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件白短衫》上篇故事。
原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十万重兵,从四面八方疯狂围攻闽北根据地首府大安。1935年1月,中共闽赣省委常委、秘书长兼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审时度势,果断决定将根据地党政军机关撤离红色首府大安。从此,闽北进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在红军掩护下,闽北党政军机关先撤退无线电队、兵工厂、医院,然后党团政权机构,最后是教导队和司令部,整个队伍共两千多人。红军队伍当夜撤走到离大安15里的陶观厂山上,尔后在洪溪村过了个春节,不久转向坑口、温林圳、江西的桃树坪一带山上。闽北分区无线电队只拥有一部电台,是从敌军手中缴获的。有电台,闽北党政军可以保持同赣东北、红十军和中共中央的联系。后来闽北军分区司令李德胜叛变投敌,带敌军追杀闽北红军及闽北党政机关,无线电队被迫进入茶山的绝路,在翻越悬崖峭壁时,电台的大电瓶被敌人的机枪打破,电台落下山崖丢失。由此,闽北分区委与中央联系中断。
敌人攻占苏区后,妄图全面切断闽北分区委与外界联系,切断群众与红军游击队联系。他们采取大规模的“移民并村”,实行“一户通匪十户连坐法”的“连环切结”法,以及“一人通共,四邻遭殃”的五家联防切结“连坐法”。群众家里的所有粮食都被反动派搜走,然后“计口售粮”“计口售盐”,实行少量分配,目的是“困死红军、饿死红军、淡死红军 “抽干塘水捉大鱼”。但是,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
面对敌人的“重兵合围” “重兵封锁”,黄道深刻领悟、准确运用毛泽东、方志敏同志战略思想,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高度智慧,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困局中开新局,领导闽北革命根据地军民多次击退了敌人“清剿”。在最困难时刻,黄道主持召开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黄龙岩会议,决定避开敌主力,主动将红军主力从崇安老苏区突出外线,恢复和开辟资(溪)光(泽)贵(溪),邵(武)顺(昌)建(阳),建(瓯)松(溪)政(和)三块游击根据地,在敌人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燃起了游击战火,从而扭转了被动状态,打开了闽北游击战争的新局面。
这时,与闽北毗邻的叶飞领导的闽东游击区和刘英、粟裕领导的浙西南游击区也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独立地坚持着,东南三块游击区互相配合,唇齿相依。鉴于这块地区直接威胁敌人统治中心,有重要战略地位,蒋介石建立了“闽浙赣边区剿匪总指挥部”,以卫立煌(1936年1月由张发奎接替)为总指挥,率三路大军,对闽北、闽东、浙西南实行 “总会剿”。在长期失去党中央领导,斗争环境极为艰苦的形势下,闽赣省委常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黄道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一方面千方百计获取外界信息,力图恢复与中央的联系,一方面力图打通兄弟游击区,加强相互联系和配合。
1936年2月,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率部通过闽东北,突入闽东,同叶飞率领的闽东红军游击队会师,打通了两个游击根据地。4月,闽北的黄道、黄立贵等同志,闽东的叶飞等同志在洞宫山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闽赣省委员会。黄道任省委书记,省委委员有黄道、叶飞、范式人、阮英平、黄立贵、吴先喜、曾昭铭、曾镜冰、吴华友等,当时吴华友是广(丰)浦(城)县委书记,负责省委组织工作和工会工作。洞官山会议后,为将游击战争的开展情况报告中央,并将中央闽赣省委组成名单报请中央批准,黄道决定派负责省委组织工作的吴华友突围出去,寻找党的关系,向党中央报告。
吴华友生于书香家庭,自幼走南闯北,当过海员。1925年省港大罢工时参加了革命斗争,入了党,在上海、香港参加过革命运动。1932年,他转到中央苏区全总执行局工作,1933年4月闽赣省委成立后,又被派到闽赣省工会联合会任筹备处主任。第五次反“围剿”黎川失守时,吴华友同黄道、曾镜冰、曾昭铭等一同到了闽北苏区。由于吴华友革命立场坚定,工作岗位变动多,经验丰富、性格沉稳、足智多谋,黄道和省委同志一致认为吴华友最合适。
但怎样突围出去呢?这时敌人进一步加强对游击区封锁,设置了层层封锁线,主要交通要道都有重兵把守,山间僻路也都布满便衣队和反动大刀会。敌人甚至狂妄地吹嘘:“飞鸟经过也要掉下几根羽毛,别说共产党想从闽北飞出去!”黄道决定由吴华友的搭档、时任广浦独立团政委的叶全兴先突围出去。叶全兴同志是古田县凤都桃溪人,熟悉古田情况。
1936年6月的一天,黄道又找吴华友交谈,交给他一个小布包。
“这个东西很重要!我们要向党中央汇报的内容都在这里。千万小心!”
“放心吧,黄道同志!人在文件在!”吴华友信心满满地向他保证。
黄道一拍手,站起来,幽默地说:“文件?哪有什么文件?一件白短衫!”他打开布包,露出一条通常的白绸布短衫,“这是给中央的报告。我和黄华树同志用米汤写成的。白短衫嘛,按照你的身材缝制的。也符合你南洋商人的身份。”
说完,黄道爽朗地笑了。吴华友也大笑起来,接过布包,把东西收拾好。那条白短衫,则藏在随身包袱里,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叶全兴同志的联系工作了。
7月底的一天,叶全兴兴冲冲地跑来,拍着吴华友的肩膀说:“老吴!有办法了!”
原来,叶全兴到了古田,找到他常年在外经商的亲戚,名叫卢灿光,有一定经济实力,说好条件,由他送到福州,并负责今后的各种往来。开始卢灿光有点犹豫,由于是亲戚,叶全兴晓以利害,加之我红军游击队在那一带经常往来活动,卢灿光最终答应了。”
8月1日,吴华友向黄道告别。黄道紧紧握着吴华友的手说:华友,今后就称你老伍,相信老伍你一定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祝你成功!”
老伍坚定地点了点头,转身由叶全兴和他从广浦独立团特务连中抽调的十名短枪队员护送,踏上了艰难的旅程。十名短枪队员全部便装,十分精干,战斗经验丰富。短枪队的杨班长是当地人,对地形十分熟悉。他们穿过一道道封锁线,绕过一个个敌碉堡,夜行昼宿,历尽艰辛,经松溪、政和、建瓯、屏南,行程三百余里,终于从敌人眼皮底下钻了出来,悄悄地溜进古田,到了卢灿光的家。
叶全兴向卢灿光严肃地介绍说:“这就是老伍,对他的一切,你要绝对保证。”
卢灿光也诚恳地说:“当然保证,尽量努力,没有问题!”
叶全兴再三嘱托卢灿光配合老伍完成任务,也留下秘密联络方式,同十名短枪队员回去了。就在这次回去不久,叶全兴在一次同敌人的遭遇战中英勇牺牲。
第二天,老伍同卢灿光一起,带上行李来到闽江边,登上小船,经水口沿江而下。此时正是闽江丰水季节,闽江波浪汹涌,滔滔江水向东流。老伍见景生情,想到游击战争困难重重,不由吟诵起宋代朱熹《水口行舟》: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朱熹诗歌描绘了闽江大雨过后满山绿树风光美好的秀丽景色。老伍相信,尽管当前危险多多,但是前途一定光明。一定要胆大心细、谨慎应对,完成黄道同志交给的任务。
老伍、卢灿光一到福州,就躲进离台江江边不远的上下杭“古田会馆”。卢灿光见老伍当时刚从山区出来,尽管打扮了一番,装束还是不成样子,忙带老伍到理发店理了发,到服装店做了两套西装,买了皮箱、皮鞋等。老伍把白短衫放进皮箱,把自己打扮成南洋客一样。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他马上离开小旅馆,搬到城区的一家大旅店住下。
福建是个侨区,有许多南洋客来来往往。老伍当过海员,扮成南洋客倒是挺像的,可以不引人注目,行动也自由些。
摘自:《印记:中国红色保密故事(福建卷)》
“共筑保密防线,公民人人有责。”我们应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好红色保密资源,弘扬保密优良传统,守初心、担使命,开创保密工作新局面,将革命先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斗推向前进,将祖国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历史的巨轮乘风破浪,永远续航!
本期故事朗读者: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20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 王奕轩
(本次红色保密故事朗读活动由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学生第三党支部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