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及省纪委《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五廉工程”实施方案》通知要求,推进新时代我们廉洁文化建设,弘扬崇廉尚俭、廉洁从业的良好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学院推出“廉洁故事十讲”系列推文,为学院师生提供一门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砥砺初心使命的“必修课”。
今天推出“廉洁故事十讲”第2期,让我们跟着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石佳怡来学习“五不大臣”林则徐的廉洁故事。
谈及林则徐,人们自然会想到他是“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实,林则徐同时也是一位清正廉明的父母官。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清朝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林则徐刚到澎湖寓所上任时,就有个自称“花农”的人前来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然而,林则徐察觉到不对劲,命人翻开花盆,果真见到一个红包,里面包着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张“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的纸条。林则徐当即将金老鼠上缴国库,并在查明身份后,将张保撤职查办。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奉命赴广州,查禁鸦片。赴任时,他特地发了一道传牌,即“四不”:一不准摆酒席;二不准馈赠礼物;三不准惊动百姓;四不准送钱给随从人员。后来,他又补充了一条:不住豪华房子。林则徐强调“言出法随”,要求沿途各州县驿站官吏严格遵守,违者严惩。途中有个县官不明事理,照样宰猪杀羊,铺路修房,张灯结彩,恭候钦差大臣。林则徐听说后,果断决定绕道而行,这个县官后来也被查办,官降一级。
林则徐在广州时,英国代表义律送来一套白金钻石烟具,林则徐义正词严地拒绝说:“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品吧!”林则徐作为钦差,出巡不事虚荣,轻车简从,廉洁自律,一扫当时晚清官场上的陈腐习气。英国人也很佩服林则徐的刚正廉洁,说“林钦差的手没有被贿赂玷污过”,“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财富著称”。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是林则徐留在林氏宗祠里的一副对联。林则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林则徐公祠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三坊七巷”之中,祠内古木参天,门额题“树德堂”,厅正中祀林则徐像,壁上悬有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任陕甘总督时,曾为三个儿子写过立分书,即《析产阄书》。他在分书中,对家产进行了分析和处分,并嘱咐儿子说,自己为官三十余年,“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啬用度”。林则徐还告诫家人:“凡我子孙,当念韩文公所云‘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子孙矣!
史书翻遍,字里行间,兴衰浓描淡抹,重读林则徐一生,他以身作则,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用“五不”规定以匡正官风;再看今日我们,更应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将崇德尚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共同营造纯洁高尚的思想道德环境和健康积极的社会价值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