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对话”下的博物馆教育——陈梓生研究馆员来白菜资讯网大全开展讲座

发布者:杨晓发布时间:2021-12-13浏览次数:305

为提高我们历史学与文物与博物馆学学生专业素养,2021129日晚,福建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文博研究馆员陈梓生应邀在白菜资讯网大全教学楼2A209为我们历史学与文物与博物馆学学生开设了一场主题为“多元‘对话’下的博物馆教育”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薛菁院长主持。

讲座开始,薛菁院长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陈梓生研究馆员兼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社教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专委会副主任,是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家库”首批资质认证专家。从事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三十余年,主要致力于博物馆公共教育及传播推广方面的研究。其主持策划的博物馆教育项目“有滋有味的丝绸之路——食物的奇妙之旅"、“体验服饰之美——衣香鬓影 宋袍遗韵”系列课程分别获得“20152017年度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十佳教学案例、优秀教学案例”和 “全国生肖图片展•乐宣教”优秀社教活动一等奖。

陈梓生研究馆员首先通过——你觉得什么是博物馆教育?这一问题与台下的同学们进行互动问答,活跃现场气氛。紧接着,陈梓生研究馆员从什么是博物馆教育与中国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发展概况两个方面切入主题,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博物馆教育的定义以及中国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发展的历史以及如今的现状。

随后,陈梓生研究馆员依次从博物馆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形式和多元视角下的博物馆“对话教育”三部分全方位地为同学们介绍应如何开发、发展博物馆教育。并提出,博物馆教育新思路应是要转变“角色”,重视“公众”,力求平等“对话”,确定教育目标;要“对话”学校教师、博物馆人等专业人员,搭建教育方法;寻求多元“对话”,并通过“对话”激活教育人员智慧、激发公众学习需求,实现双方共同进步。

最后,陈梓生研究馆员以福建博物院近年来开展的教育项目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展品、展览等资源激发与公众之间的交流,通过“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等多元对话的模式进行博物馆的教育表达。

讲座结束后,文博教研室黄运明副教授上台总结了讲座的主要内容,并对陈梓生研究馆员能莅临我们开展讲座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在一片欢笑声中,讲座落下帷幕。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对博物馆教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且近年来,博物馆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其方式也趋于多样化。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教育更加偏重于施教者根据馆藏文物标本、陈列展览等教育资源,向公众传播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但这种灌输式传播方式较为单一,所以,以多元角度通过“对话”的模式开展博物馆教育项目,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特色教育功能,已成为同学们未来为之奋斗的目标。



游子/ 邓燕连/